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奋力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美丽广东

时间:2018/07/09 00:00:00

来源:兴宁市林业局

浏览次数:1158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加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今年伊始,全省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奋力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广东。


    广东牢固树立和践行新发展理念。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下,经济发展保持全国领先,与此同时,率先大力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的调整,环境质量实现标志性改善,环境与经济发展实现共赢,为广东迈向高质量发展、实现绿色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保障。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接下来,广东将继续攻坚克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力争到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实现环境质量状况、绿色发展水平、环境治理能力走在全国前列。


    ●南方日报记者 谢庆裕


    改善环境质量▶▷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


    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必须继续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立健全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目标责任体系。


    广东省尤其是珠三角地区人口和产业密集度高,排放强度大,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广东早关注、早预防、早行动——珠三角在全国率先实施大气污染防治区域联防联控,推进燃煤小锅炉整治、机动车污染防治、城市扬尘污染控制等重点任务。通过多年努力,成效显著。2015年到2017年,全省及珠三角空气质量连续三年达标,完成国家大气考核目标,被生态环境部充分肯定,而珠三角也成为全国三大城市群中首度实现PM2.5连续三年达标的城市群。


    如今,蓝天白云已成为不少广东人微信朋友圈的“集赞神器”。不久前,生态环境部发布的4月空气质量状况显示,珠三角9市4月平均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为91.1%,继续在全国三大城市群中领先,在全国74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中,广东有4个进入“十佳”,数量在所有省份中最多。


    相对于空气质量在全国处于标杆地位,水环境质量方面,广东“治差水、保好水”的压力较大,近年正奋力攻坚克难。


    监测数据显示,广东主要江河水质总体良好,珠江流域水质在全国主要流域中位居前列,2017年地级以上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100%稳定达标,71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80.3%,但仍有8.5%的断面为劣Ⅴ类。


    对此,广东加快补齐环保基础设施短板,2017年全省新建城市污水管网5949公里,为历年最多。对重点流域全面推行“挂图作战”,清单式管理,全省去年底全面建立五级河长体系,细化治水责任,奋力推进水污染防治与水环境改善。


    接下来,广东将强力推进、重点突破,促进我省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计划到2020年,高水平打赢蓝天保卫战,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稳定达到90%以上,全省PM2.5控制在33微克/立方米以内。坚决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到2020年,全省地表水优良水体比例达到84.5%,基本消除城区黑臭水体和劣Ⅴ类水体。广东将实行土壤环境分级分类管控,到2020年,实现土壤环境风险基本可控,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左右,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


    调整产业结构严格执法▶▷


    优布局促转型推进绿色发展


    绿色发展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


    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广东,增强发展环境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提高绿色发展水平。要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果断淘汰那些高污染、高排放的产业和企业,为新兴产业发展腾出空间。


    “近年来,广东在全国率先实施主体功能区差别化环境准入政策,制定更严格的地方排放标准,以减排倒逼产业结构调整,引导产业合理布局,促进绿色发展。”省环境保护厅厅长鲁修禄介绍。


    穿工业园而过的大塘引涌河清水畅,两岸绿树葱茏。佛山三水大塘工业园配套的污水处理设施不仅处理园区内的工业、生活污水,还对镇内8公里河涌进行清淤和污水处理,实现传统印染行业绿色升级的同时,环保效益也惠及周边的河涌整治。近年我省在全国率先开展的“绿色升级示范工业园区”创建,三水大塘工业园正是入选的工业园之一。


    接下来,除了推动重污染行业入园,实行集中治污、集中管理,广东还将继续严格实施环保分区控制,珠三角地区继续限制新建燃煤燃油电厂和炼化、炼钢炼铁等项目,全省钢铁、石化、水泥企业年内将执行大气污染排放中的最严限值。推动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地区产业链跨区域融合,实行产业对接共建,促进粤东西北产业园区提质增效。


    严格执法为推动绿色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近年来,广东进一步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让最严格环境执法成为聚力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倒逼产业转型升级的利器。


    去年,全省共检查排污企业36.92万家次,处罚案件20348宗、罚没金额10.65亿元,居全国第二。运用环保法配套措施实现“县区全覆盖”,执法案件数量全国第三。其中,从去年6月起到今年2月,我省对广州、深圳、佛山等9个重点城市,开展全省最大规模的大气和水污染防治专项督查。


    一大批历史遗留的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重金属污水的全收集全处理,生态修复、矿山复绿也在快速推进……曾经由于重金属污染严重而备受关注的韶关大宝山,近年来先后投入近9亿元开展矿区及周边环境治理,完成了11项环保整治工程。2017年被授予广东省第一批国家级绿色矿山。韶关市也被列为全国6个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之一。


    省环境保护厅介绍,今年广东要继续抓好中央环保督察整改,配合做好督察“回头看”,年内要完成省级环保督察全覆盖任务,重点聚焦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整改和地方突出环境问题,广东还将开展大气、水和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等六大专项督查。


    创新生态文明体制机制▶▷


    营造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生态兴则文明兴。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广东,要在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国前列。


    广东通过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创新,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生态环境的制度保障,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的公众参与度,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美好的生态环境为社会共享,营造共建共治的生态文明建设新格局。


    每天一有空,鹤山市“民间河长”赵德光就到桃源河边巡查,有时甚至会操纵自购的无人机,看看河道偏僻区域的情况。去年底,广东较中央要求率先建立省、市、县、镇、村五级河长体系,3.3万名的官方河长一年巡河超40万人次,随着河长制的广泛实施,带动了越来越多像赵德光这样的热心人士,参与到治水管河中。如今,官方河长、“民间河长”,加上逾12万名村小组河段长兼巡河员,共同守护着广东大大小小上万条河流。


    而今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今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期间,广东18个城市共同举办以“森林城市·森林惠民”为主题的宣传活动,是历年来规模最大、参加人数最多、宣传范围最广的一次。目前,广州、惠州、东莞、珠海、肇庆、佛山、江门7个城市已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深圳、中山正进入“创森”攻坚冲刺阶段,争取今年成功创建。届时,珠三角九市将全部成为国家森林城市,珠三角将率先建成全国首个国家森林城市群。


    绿色发展对外交流合作机制不断深化。


    今年,生态环境部与广东省政府合作共建珠三角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进入第三年,到2020年,珠三角将力争率先建成绿色空间科学合理、绿色经济先进发达、绿色环境清洁优美、绿色人文繁荣多样、绿色制度系统完善的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


    按照“建设绿色低碳湾区”的目标,广东还把生态环保合作放在粤港澳大湾区的视野下谋划,发挥省部合作共建珠三角绿色发展示范区的优势以及科技支撑作用,拟共建粤港澳大湾区的绿色发展工作机制,探索建立粤港澳大湾区环境实验室;加强三地在环境保护目标、规划、计划、行动的协同性,更好地实施区域污染联防联控。


    生态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广东各地各部门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理念,以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广东样本和中国标杆为目标,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动经济绿色转型,为广东建设“两个重要窗口”和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打牢生态基础。

 

转自广东林业网

兴宁惠民微信公众号

轻松扫一扫订阅动态

随时随地查阅惠民信息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