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9/28 09:27:11
来源:转自兴宁市人民政府网浏览次数:493
山峦翠秀,湖泽明媚,站在神光山国家森林公园远眺,一城繁华尽收眼底。“这几年,亲眼见证了这座城市越变越好。”在兴宁生活了几十年的市民林城深有感触地说,“蓝天白云、清水绿岸已成为常态。”
近年来,兴宁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立足生态发展区定位,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完善环保基础设施,铁腕整治突出环境问题,不断优化生态环境质量。
苍穹之下,满眼皆覆绿,这几年,兴宁交出了一份绿色发展的喜人答卷。
铁腕整治 令人担忧变持续向好
从昔日的脏乱差到如今的绿水潺潺,兴宁市合水水库变化巨大。
合水水库面积达1.9万亩,是兴宁市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担负着兴宁城区几十万人饮用水供给和周边耕地灌溉用水的重要任务。以前,周边有餐饮、码头、游船等设施,大量污水直排入水库,合水水库一度处于被污染的边缘。
为了保护兴宁人民的“生命之库”,兴宁市委、市政府以铁腕手段进行了一系列的环境整治。如今,水库保护区范围内的动物饲养、餐饮、码头、游船等项目已经全部清理关闭,周边村民生活垃圾整治和污水处理设施得到完善,废水排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在水库边上,还建立了一座水源水质自动监测站,能够对重金属等20多个项目进行24小时监测。
一库碧水,映出兴宁生态治理的生动实践,更见证了其狠抓饮用水源环境问题付出的努力。
环境监测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兴宁市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达标率100%;省控断面宁江水口水样年平均水质达到Ⅲ类考核目标要求,月达标率逐年提高。
近年来,兴宁市累计投入4176.73万元,全面完成县、镇级及以下饮用水源地共26个环境问题的整治任务。同时,全面落实“河长制”,累计投入7000多万元开展禁养区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大力实施34.4平方公里的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完成94家加油站322个地下油罐防渗改造工作,切实保护良好水环境。
“不仅处理能力大幅提高,污水里面的有害物质少了,水也变得更清了。”兴宁市城市污水处理厂相关负责人自豪地介绍。
随着城市发展和国家行业出水标准提高,位于刁坊镇瑶岗村的兴宁市城市污水处理厂进行了一、二期提标改造和三期扩容,于今年年初全面完成。该厂三期扩容项目完成后,生活废水处理量由原来的5万吨/日提升至10万吨/日,出水全部达到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
在各级各部门的努力下,兴宁已基本完成宁江东岸排水总沟黑臭水体整治,完成截污管网铺设11.92公里、清淤河道4.2公里;建成运行镇级污水处理厂16座、村级污水处理站87座;新改建城市污水管网59.32公里、镇级配套管网185.58公里。
直面问题 问题清单变成效清单
“宁中镇宁塘文一村宁塘屠宰场噪音和废水污染问题,多次举报但仍未解决。”8月31日兴宁市接到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交办案件。
9月1日凌晨,兴宁市政府主要领导、兴宁市农业农村局、梅州市生态环境局兴宁分局以及属地相关部门立即到现场进行调查核实。经核查,该屠宰场按规范建有停渣池、沼气池、收集池、氧化塘等污水收集处理配套设施。在对屠宰场后面的水沟水质和厂界噪音进行检测后,发现水质和噪音超标。
“水沟水质问题主要源于其氧化塘无防渗漏措施,噪音来源主要为生猪嚎叫声及进出厂区的机动车声音。”宁中镇生态环境办公室主任钟波告诉记者,面对督察组问题反馈,必须要不回避、不掩饰,真刀真枪改彻底。
9月17日,记者在该屠宰场看到,生产车间周边围墙的框梁缝隙都已经使用隔音材料进行了封闭处理,最近一次的噪音检测报告为合格。屠宰场后的氧化塘也已进行清理,并采取了覆膜防渗措施。“接下来,将持续加强屠宰场废水处理设施监管,对厂界噪声和附近水沟水质进行监测,此外对进出屠宰场的车辆进行优化管理,禁止在厂区内鸣笛。”钟波补充说道。
8月27日,中央第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进驻广东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连日来,兴宁用迅速有力的行动作答,全市各级各相关部门围绕督察发现的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坚决立行立改、边督边改、从严从快推进督察交办信访件办理,以实际成效回应群众关切。
截至9月15日,兴宁市已现场核实查处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交办案件59件,已办结案件17件。“接下来,兴宁市将会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为契机,举一反三、深刻剖析,加强立行立改的态度,坚持标本兼治,动真碰硬抓好问题整改,确保督察工作顺利进行、取得实效。”梅州市生态环境局兴宁分局相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环保督察已经成为发现环境问题,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举措。而兴宁也已全部办结自2018年以来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交办的62件案件、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交办的107件案件以及省环保督察交办的67件案件。
创新发展 生态优势变发展优势
走进位于神光山国家森林公园西南部的湿地公园,色彩斑斓的花卉、郁郁葱葱的树木交合相拥,景观亭、休闲栈道、生态绿岛散落其中,俨然一座天然“氧吧”。
“建好以后,周边的环境都提升了档次。”市民陈东告诉记者,经过几年的完善,湿地公园成了兴宁百姓休闲散步的好去处,同时也成了不少游客乡村游的热门选择。
站在兴宁市宁江公园沿江的亲水栈道边望去,宁江河面波光粼粼。宁江公园是兴宁市实施“万里碧道”建设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园一区如今已建成开放,既满足了市民的休闲游览需求,又极大地提高了宁江河流域的防洪能力。
生态就是资源,生态就是生产力,生态优势就是经济发展优势。立足生态本色,兴宁打出了生态产业化的组合拳。
在叶塘镇,极目远眺,一排排蓝色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一块块光伏板下,各种农作物蓬勃生长。
“板上发电,板下种植”,这是兴宁阳星太阳能发电有限公司近两年推行的“农光互补”新型绿色产业发展模式。“光伏电站于2019年建成运行,共有59个光伏区域,分布在宁中、龙田、叶塘、合水四个镇。”兴宁阳星光伏电站站长黎炽昌介绍说,预计今年年累计发电量将达到1.35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48000吨标煤燃烧,减排二氧化碳约127500吨,减排氮氧化合物约1750吨,减少烟尘排放约530吨。
“光伏电站集清洁能源发电、土地立体化增值利用于一体。”黎炽昌介绍,通过探索以“农光互补”为代表的“光伏+”新模式,不仅能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修复局部生态环境、实现碳汇,还能帮农民实现增收,带动当地就业,为乡村振兴精准“充电”。
9月8日召开的兴宁市委十三届十五次全会指出,兴宁正处在经济发展的加速期、上升期,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上,持续保持良好生态尤为重要。接下来兴宁要增强生态文明理念,强化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推动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融入血脉、植入灵魂。高标准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产业转型升级和清洁生产,构建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