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1/15 00:00:00
来源:兴宁市水务局浏览次数:189
■ 徐剑锋 9日下午,在收看收听全省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后,我市随即召开会议抓好贯彻落实,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到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实践中,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把河长制的贯彻实施工作引向深入,以河湖治理的新成效,推动梅州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 以河长制的落地生根推动水环境保护和治理,可以说抓住了大江大河管理的关键。 全面推行河长制,是落实新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强化水治理、保障水安全的制度创新。近几年来,我市着力构建市县镇村多级河长制,建立起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全面覆盖、无缝衔接、责任到人的网格化推进机制,让每一条河流都刻上了一个负责任的名字。 河长制要发挥实笃笃的成效,关键是将责任细化、巡河常态化。一方面要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发扬“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一步一步走,一段一段看,针对断面指标分析、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善于牵头抓总,针对河流保护和治理的难点、痛点、盲点,协调上下游、左右岸、各部门实行联防联控联治,构建监管统一、执法严明、多方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 将河长制化为务实踏实的环保行动,完善绩效评估、政绩考核机制至关重要,说到底就是要推动“河长治”。只有抓住了“长治”这个“牛鼻子”,才能实现水岸常绿、江河常清的美好愿景。这既需要河长履责有力、尽责尽力,更需要一河一策、综合施策。 推而广之,让大江大河“长治久清”,不仅要围绕“灭黑臭、提水质、美环境”的要求,通过科技治污、控源截污、源头控污等手段,坚持疏浚保洁与引水活水相结合、生态修复与景观提升相结合,打通水系、贯通水脉,打造“水畅、河清、景美”的水生态风景线;而且要按照岸上与岸下同治、优环境与促转型共抓的要求,以优质增量带动存量调整,以先进产能淘汰落后存量,从源头上堵住污染源下河。 |